2)第1121章 一点星火_灭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人,更是目瞪口呆,连大气也不敢出,明明是晚春,屯子里舒爽宜人,他们却是感觉心中发慌,体内燥热,而后背却

  是传出丝丝凉气,比冷热上伤寒症还要难受!

  幸好自己是华夏的师长……

  当日下午,全军在杜家屯休息,十九日一早,第五师杨坤部的骑兵,率先向东进发,李信亲率第一师周凤梧部、第三师王光恩部随后,留下第四师白广恩部殿后,兵负责押运粮草。

  李自成在杜家屯多留了一日,预备次日再赶去西宁堡,与第三营汇合。

  杨坤部都是骑兵,速度快,天擦黑的时候,便赶至西宁堡,第二师李牟部的士兵,已经在西宁堡休息了一日,刚刚吃过晚饭,此时正在收拾营帐。

  李牟将西宁堡让出来,杨坤部的士兵,立即接收了,堡内虽然有部分营房,但营房只够数千人,绝大部分士兵还是扎营休息。

  李牟离开西宁堡,行了一个半时辰,亥时中,前部赶到三岔河西岸。

  早有士兵接应他们,来到水势最缓的牛庄渡口。

  牛庄渡口因为对岸早先是大明的牛庄驿站而得名,距离辽东边墙的最南端不到十里,北面五六里的地方,便是大明时代的东昌堡,满清侵占辽东的时候,东昌堡并没有完全废除,而是在此立下了东昌镇。

  东昌镇并没有满清骑兵入驻,除了征税,谁也不会介意这种小镇。

  天命军第三营恢复锦州府之后,将战线逐渐向东推进,与满清隔着三岔河对峙,三岔河东岸的东昌镇,便时常有满清的披甲人巡视。

  刘见义的第三团首批渡河,他亲在来到渡口,一面指挥着让士兵们登上木筏和小船,一面叮嘱士兵,千万别弄出动静,夜深人静,很容易惊动鞑子。

  三岔河西岸,天命军的游骑非常密集,每隔三四里,便有一个十余人的小队,将一直延续至天明,但对岸掌控在鞑子手中,游骑很难渗透过去,在不惊动鞑子游骑的情形下,及时将讯息传出来实在太难,刘见义并不知道鞑子有没有在东岸建立防守阵型。

  士兵们小心翼翼,登上木筏与小船后,岸上的士兵猛地一推,便完成了任务,木筏和小船离开码头后,便由艄公掌控了,后面的士兵继续渡河。

  刘杉是一名小旗官,他这个小旗差不多是最先登上木筏的,幸好木筏足够大,他这个小旗的十一人,恰好在同一个木筏上,大家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了,登陆时可以协调作战。

  艄公是本地的渔民,这次是主动请缨,协助天命军渡河的,他努力控制着木筏,唯恐被流淌的河水冲向下游。

  月色微明,河面上淡淡的波光,在凉风的吹送下,时隐时现,木筏像是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四面都是无边的黑暗。

  艄公全神贯注,他凭着数十年的经验,牢牢地把控着木筏的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