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八六章第三个典型_官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晓明把他选的名单递给李向东。

  他说,第一个人,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民国初年就从国外回来办企业了。这种拼搏创业精神,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都是值得所有市县人学习的,也包括市县藉的华侨乡亲。

  他说,第二个人,是改革开放后,为家乡公益事业捐巨资的香港乡亲。老实说,这个人物,在拼搏创业方面显得弱了,或者说,以前,宣扬他爱国爱乡多了一点,说他捐了多少多少钱,办了多少多少公益事业。这个人物对市县的影响很大,不选入说不过去。但是,这次,可以在他创业上多下笔墨,多挖掘他如何在香港创业,如何把企业自己的企业发展成连锁店,发展成跨国公司。其实,这也是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后面捐资支持家乡。

  杨晓明停了停,咳了一下,仿佛有些许信心不足的样子。在是否选定第三个典型时,他是犹豫过的,毕竟,这个典型没有十进五。本来,他是想在十进五的五个典型里再找一个的,后来在十个典型的简介里发现这个典型后,反而觉得这个典型更具说服力。

  然而,杨晓明很清楚,这筛选十进五的人绝对不是他等之流的人,或许,还是某一个团体的意见,又或许,是李向东的意见。他把一个不能十进五的典型弄进来,也既是否定了那个人,那个团体的意见。这是非常冒险的。

  最后,杨晓明还是决定按自己的思路把这个典型弄进来。他想,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否定,才更显出自己见解的独特。

  杨晓明说,第三个人,也就是在十选五时,没被选进来的。为什么我要选他呢?前面两个人都是华侨港澳同胞,本土总得要有一个典型。我们弘扬的精神不是要大家到国外去离开家乡创一番事业后,再返回来建设市县。

  杨晓明说,在十选五的五个典型里,也有两个典型是很有些说服力的,但是,不适合盖棺定论的标准,而且,他们的成绩也就是这十几二十年的事,我选的这个人,却是一辈子都在拼搏都在创业。

  杨晓明说,他所处的时代比较特殊。改革开放没多久他就去世了,可以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或者,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在十进五中落选了。

  他说:“我认为,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时代不是每个人可以改变的,但是更要注重这个人在这种特殊的年代里在干的事,所表现的一种精神。”

  他说,这个典型,一直在农村的最基层,一直带领农民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这段时间,他相信这条正确的致富道路,带领农民一步一步向前走,后来发现,这条路似乎行不通了,又选择了包产到户。

  他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