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 尤里卡!_从海上来的钢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3章尤里卡!

  音乐的空间感。

  傅调之前其实是有考虑过那么一点点关于音乐空间感的问题的。

  不过等到后面的时候,他便彻底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时候他根本用不到这个音乐的空间感,或者说他的极限还没有到那种需要掌控音乐的空间感来对音色增色的地步。

  如果你去关注很多音乐家的演奏,你会很明显地发现他们的神级演出肯定不是说他们的某某某录音特别好,或者说某某某作品特别好。

  而是会比较细致地说某一首作品在某一个音乐厅的版本效果特别好。

  就比如说郎良月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热情奏鸣曲。

  之前阿卡迪在卡内基的勃拉姆斯。

  还有齐默尔曼录音室的版本,太多太多。

  如果再准确一点还需要带上时间,这样会显得更加专业。

  毕竟很多钢琴家可能第一次在某个音乐厅运气好演奏出了神级现场,后面再去这个音乐厅,运气不好就没有演奏出来。

  不过由于他们对于这间音乐厅更为熟悉,在这样的音乐厅里面,他们的发挥能够更为的顺畅。

  即便水平实力比较一般,他们的表现很明显也比那些其他非主场的音乐厅演奏效果要好上一些。

  因此如果听的久了,可以非常明显地听出来每一位音乐家对于不同音乐厅的掌控程度。

  与此同时,你还能够听出来某些音乐厅是比较容易掌控并且容易出成绩的。

  而哪些音乐厅的效果比较一般,很难掌控,并且也很难出成绩。

  这些都是可以很轻松地通过不停的对比发现出来的。

  傅调这个时候不由得想到了之前他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时候,何深和他说的那句话。

  为什么在场的所有钢琴家,或者准备参加比赛的选手,他们全部都是两个人,三个人,乃至于更多的人音乐厅里面进行比赛前的最后确认。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这些人是绝对不可能对这间音乐厅完美掌控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让自己的那些老师,同伴,去帮自己听,听听看音乐厅内自己使用什么样的钢琴效果最好,自己应该怎么去演奏。

  应该怎么去控制着这片场地。

  毕竟在场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全都是那种还没有成名的钢琴家,大家水平大差不差,基本上都是在考虑着自己专业水平,还没有到考虑音乐厅的层次。

  傅调也是如此。

  这也就是之前为什么何深要在肖邦音乐厅内帮傅调去调试,去看看应该怎么去演奏的主要原因。

  不过当时傅调他的主要心思并不在整个音乐厅之上,他将自己的注意力基本上全部都放在了钢琴之上,思考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去演奏钢琴,所以当时根本没有怎么在意何深说的话。

  现在看来……

  何深不愧是华国肖邦前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