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四章 大学问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大学问

  在儒学中,对自然界的研究重要吗?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

  性善与性恶重要吗?也不重要。

  但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儒学理论,自然界的变化映射在政治上的变化,就很重要了。

  性善与性恶为基础的,发展出来的不同手段。就是法家与儒家区分所在,就太重要了。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是有相互影响的。但是在儒家这里,这种相互影响就变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儒学的本质,是统治之学,是道德之学,政治之学。更关心于人。关心社会。

  所以,关于阐述统治,或者统治关系的学说,就是大学问。而不关于这些的学说,即便是再精妙,也是小学问。

  周梦臣想起了什么。说道:“师兄,心学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我似乎没有注意过。”

  吴廷翰冷笑一声,说道:“而今自然没有人说,不过是怕徐阶气死王阳明而已。”

  周梦臣一愣,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答案。在他看来,徐阶是心学大功臣。怎么在吴廷翰的口中,却不是这样的。吴廷翰看出了周梦臣疑惑,淡淡说道;“王阳明一代英杰,能文能武。但是一辈子没有登上大明权力顶峰。你觉得王阳明没有遗憾吗?”

  周梦臣说道:“阳明公,或许不在意这件事。”

  吴廷翰笑道:“王阳明的徒子徒孙,都将王阳明给神化了。却不知道,王阳明也是人。那一个读书人,没有想过,为帝王师,于天下之间施展自己的才华?王阳明从小想当圣人,而圣人都还想出仕,他岂能不想?不过,时局昏暗,王阳明一股傲气,不肯同流合污。当时刘瑾用事,李东阳为大学士碍于时势,阴事之。李东阳乃王阳明的座师,然王阳明不肯从,以至于刘瑾发难,流放贵州,仕途不行,方有心学。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初,就是觉得官场之上,人人都有数张面孔,对下面是一张,对上面又是另外的模样,王阳明觉得此乃理学之偏颇。乃创心学以纠理学之偏。”

  “大而言之,就是对官员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要求官员近人情,有人味。讲良心。”

  “具体的话,就是反对翰林内阁体制。”

  “本朝制度,内阁阁员都是从翰林院而出的。由翰林而内阁,几乎自成一体,与其他官员从来不相干。而王阳明当初任性,以二甲第七居然没有入翰林院。所以,他立功虽大,但一辈子无缘内阁,甚至内阁某些人为了保全利禄,打压王阳明。以至于王阳明封伯。几乎绝了上进之途。”

  “所以,王阳明与王阳明的弟子们都是反对,翰林内阁制度。认为内阁权重,权侵六部。朝廷之弊都在内阁之上,应当解散内阁,以国朝故事,分任七卿以掌国事,定然匡扶正道。解朝廷之急。”

  “嘉靖初年,有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