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_遨游影视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苦逼!

  “那你: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何解?”

  这句话出自《礼记·月令》,意思是在相应的时节,工匠要开始从事制作,而做监工的,每日必须发出号令提醒他们:一切应按照制造程序,不得投机取巧,并且不可徒具美观讨人欢喜。

  奇技淫巧就出自于此。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读书人不看重科学研发,不鼓励技术创新,甚至鄙视创新的原因。

  底子上就把科技创新给否了。

  黄青没有直接解释,他知道这是皇帝在敲打他,但有着后世思想的黄青,对这个道理是打心眼里不认同的。

  老祖宗不让创新,后代子孙就要受欺负。

  他想了想回道:“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佑之,吉无不利。”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意思是:事理到了是极限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动,变动之后即可于事通达,通达之后即可长久。

  黄青想表达,他现在研究这些东西,并不是在搞奇技淫巧,而是原有的东西跟不上时代了,他在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皇帝虽然不用参加科举,但也是从在大儒指导下饱读诗书的,自然能听懂黄青的意思。

  似笑非笑道:“牵强附会!你不是在学《礼记》吗?怎么要用《易经》作解?难道想告诉朕,你年纪竟能贯通三经?”

  “不敢!”

  贯通三经,这是皓首穷经的大儒才能达到的水平,黄青怎么敢承认。

  他现在还在苦练韵脚呢。

  王安石改革科举前,诗赋在考试中的占比很大,甚至经常以诗赋取士。

  范仲淹在十多年前的庆历新政中也改革过科举,他提议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只是新政只一年多就失败了,现在仍旧是诗赋占大头。

  而想要写好诗赋,掌握韵脚是最基础的。不然诗赋出韵了,任你再好的文采也没用。

  黄青还想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他来到大宋后才发现,武饶社会认同感实在太低,甚至都病态了。

  要想过得舒服,还是得在科举上下功夫。

  仁宗皇帝听到他的否认,训斥道:“不敢就不要再研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要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这话在古代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

  但黄青这个犟种又怎会轻易服软?而且他明知道自己才是对的。

  于是也不管对面坐着的是皇帝,梗着脖子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次引用了《礼记·大学》的内容。

  他是在告诉皇帝,《礼记》我不是不懂,但我是不会听你劝的,我既然搞了创新,那就会坚持在创新的这条道路上走到底。

  皇帝都气乐了,他拍着桌子道:“好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