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_遨游影视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沔:你身为大宋中枢决策层,怎么有脸“而今昏昏”,这岂不是自己骂自己?

  仁宗直接笑出了声。

  想到孙沔这话连他这个皇帝都骂了,又努力让自己严肃起来。

  孙沔脸上有些挂不住,知道自己刚才受到“知行合一”的刺激,有些乱了方寸。

  但身为政治人物,脸皮厚是必备技能,他轻描淡写道:“郎君的心思未免太多了。而今下昭昭,郎君又何出此言?还是圣人学问吧。”

  黄青无语。

  孙沔又摆了他一道,一个中枢大臣某个读书人心思太多,这话若传出去,黄青的名声估计就臭大街了。

  堂堂枢密副使这么处心积虑的对付他这个“十二岁儿童”。

  也太特么无耻了!

  黄青摆正态度,想了想道:“子最近在读《礼记》,有句话倒是可以解孙相公问。

  大学之道,在自昭明德,而施于下国家,其有不顺者寡矣。”

  孙沔闻听此言,嘴角抖了抖,深深看了眼黄青,转身退了回去。

  黄青虽然没接招,没正面回复他关于知行的潜台词,但这句关于治国的经义,却解的太妙了!

  孙沔虽贵为枢密副使,但也是个读书人,众目睽睽之下,脸面还是要一些的。

  其他宰辅也都开始正视黄青,此前的知行合一就够震撼的了,由于黄青没有深入阐述,宰辅们只当他是神来之笔。

  知行之争历经千年,也不是没人提出过知行一体,只是没有形成体系罢了。

  可经义就不一样了,像他们这些宰辅,都是皓首穷经考上来的,对于经义的理解都非常深入。

  可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句《孟子》能引用《礼记》第四十二篇来解释。

  这个时期的《大学》还没有单独成书,只是《礼记》的一部分,但已经受到很多大儒的推崇。

  没想到黄青年纪,竟能把《礼记》、《孟子》给读透了。

  如果科举时考这句,以黄青给出的答案,只要文章不写得太烂,肯定会榜上有名。

  这孩子才十二岁啊!

  大宋虽出神童,可那都是资聪慧的儿童,急智尚可,但科举讲究的是积累,讲的是博闻强记,不是靠急智就能考中的。

  黄青却打破了这个限制。

  年纪,不仅有急智,还对经义有这么深入的研究,那就不是神童可以定义的。

  而是才!

  爱才的欧阳修,顾不得跟其他宰辅一起打压仁宗的肆意妄为,他急步上前,拉着黄青的手道:

  “水之真乃百年不遇之经学奇才,在国子学里就读实在可惜,可愿拜在老夫门下?”

  “这……”

  黄青惊住了。

  大神啊,你能不能矜持一些,您可是我上学时教科书上的人物,突然要收我为徒,我有点慌啊!

  “永叔!”

  就在黄青忍不住要答应时,韩章却站了出来。

  “身为翰林学士,注意体统!”

  韩章训斥道。

  他也是头疼,这个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