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大宋危机_遨游影视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庆历新政后,仁宗深刻明白既得利益者有多么根深蒂固。

  国家出问题他当然希望改变,但变法、新政根本无法实现。

  除非把整个国家推倒重来,让利益集团重新洗牌。

  但作为一国之主,这个提议无异于明着跟他造反。仁宗哪怕再仁慈,也容不得这样的人存在。

  要知道,他们老赵家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但是黄青提到“钱”,而且信誓旦旦表示这些问题对他来不是问题。

  这就让仁宗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黄青见仁宗被勾起兴趣,于是暗戳戳的从怀里又掏出另一个本本,指着上面的策划书道:

  “为了应对我大宋的危机,侄孙儿这里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

  提起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只要学过历史的大多都知道其来源于“三冗两积”问题。

  三冗指代的是北宋的冗官、冗兵、冗费。

  两积是指由三冗带来的积贫积弱。

  至于为何会出现“三冗”,同时“三冗”又为大宋带来什么影响,宋人明知“三冗”为何不去解决?

  这是很多人没有深刻研究的。

  先冗官:在宋代行政官员分为官和吏,由少量的官员和大量的吏员组成。

  仁宗朝官员约两万人,吏员超过40万!这些都是需要国家税收来奉养,同时众所周知,宋代官员待遇比任何时代都要高。

  而仁宗朝时期的人口大约一亿上下,可在册交税的仅六千万。

  官员们不仅拿着高薪,还会想法设法的盘剥百姓。

  百姓们勒紧腰带养官,转回头还要被食用民脂民膏的官吏敲骨吸髓,可想而知日子过得有多苦。

  那朝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官吏呢?

  主要原因是宋代皇帝为维持家下的需要,于是在行政设计上就有四个指导因素:

  一是为了防止宰相权重,所以分设政事堂掌握行政权、枢密使掌握军事权、三司使掌握财政权。

  二是分割中央官员的事权。将官员分为官、职、差遣三种,也就是一个官职在名义上有三个人做,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被差遣在做。

  三为剥夺地方官的权利,防止地方割据。把州郡的财政、军队、行政分割开,收归中央所樱又设置通判牵制地方官,还有转运使等官员监察地方官。

  四是笼络官员的恩荫制。

  黄青的大哥就是恩萌为官。

  在这四个指导因素下,北宋的官僚机构暴增,官员数量也随之增加,而且大批官员属于闲散人员,只拿工资却无事可做。

  发现冗官问题很容易,大宋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这里面的问题。但以上四点哪个容易解决?

  范仲淹在庆历年间浅尝辄止,还没真正触碰到冗官的核心问题,就被既得利益者赶下了台。

  这个问题就连身为穿越者的黄青都不敢轻易触碰,所以他只能先经济强国、迂回包抄。

  国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