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从军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端大事安排妥当,百官也就纷纷离开皇极殿,剩下的只能指望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和将军们的临机变化了。

  “于东阳,什么于东阳、李东阳的?”嘉靖帝问道。

  李芳解释道;"于东阳就是前朝英宗皇帝年间的于谦于少保,李东阳是正德朝的内阁大学士,听锦衣卫来报下朝的时候严阁老就当着夏首辅的面儿夸他是当年的于东阳、岳武穆。“嘉靖帝嘲讽的笑了几句:”于谦,难道他还想学废立旧事?废了朕另立新君?”

  李芳哪里知道嘉靖帝对于于谦拥立景泰的前朝往事居然联系到眼下来?听了这句嘉靖帝这句不着边际的话,腿哪里还站得住?立刻吓得就跪在砖上不敢说话了。

  内阁,中堂。

  “诸位,眼下鞑靼大军围困大同府,形势于我不利啊!诸位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夏言正坐在首位,严嵩等阁臣居右,兵部尚书和在京的武将坐在左面。

  对于军事,严嵩一班坐镇内阁的大学士当然是门外汉,于是这就成了武将们积极发言的最佳时机。

  三大营主官先后发表意见,大都言如何让如何集结各镇兵马整合驰援大同等,不过是异口同声。

  “下官认为俺答兵围大同是为了迷惑我大军,待我大军一到,便聚而歼之!试想我大军千里行军早已是疲惫之师,而他鞑靼以逸待劳,届时我军必然大败,而他俺答便可移兵古北口,长驱通州,直入应天府,直抵京师!”昭毅将军李光启起身说道。

  “李将军,你为何如此肯定鞑靼军会集中兵力在大同与我决战?鞑靼若是分兵一路来攻宣府,我大军去驰援大同也就没有意义了。”上直卫指挥使陈同元提问道。

  李光启胸有成竹地解释道:“以鞑靼军的战力兵围大同近十日,应该早已攻下才是,为何久攻不下?不是佯攻吸引我军救援聚而歼之又是什么?这等意图再明白不过。再者,分兵去攻宣府看似可以起突袭之效,实则为兵家大忌!鞑靼等蒙古军历来犯边都是合兵一处,又岂能分兵两处?”

  “如你所说,鞑靼佯攻大同,那俺答也不是没有可能集中主力在宣府伺机而动。万一大军都去援救大同,他鞑靼从宣府南下,而京师空虚,岂不危机?”陈同元起身辩驳。

  夏言一班文臣听得糊里糊涂,关于鞑靼主力的动向,李光启和陈同元争的面红耳赤。李光启是分析透彻,理直气壮,陈同元则是句句狡辩,不甘下风。

  “李将军和陈指挥使都言之有理,老夫马上请奏皇上将每年案例来京的四万镇兵也编入援军,这样一来出征大军将达二十八万。”夏言想了想,又开了口:“若京师有百姓愿意从军,可以到兵部登记造册,兵部干脆直接募兵,这样大军便可以一分为二援救大同或防御宣府都可以。”

  众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