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章 皇上贵妃,御前装B!(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已然掩不住大笑:“这一句多余!实属多余了!哈哈哈哈!”

  虽然他口中说“多余”,可从他欢乐的表现来看,分明是极其受用的——对于“万岁万岁万万岁”那种太过直白的马屁,显然眼前这位“圣主”还是更喜欢这种带点技术含量的:

  虽然没让你们说寡人千古一帝,功盖秦皇,力压汉武——但是夸夸我:陛下受累了,辛苦了,休息休息——还是可以的啊!

  群臣也同时会意,共同举盏敬酒道:“圣人操劳了!”

  李隆基道:“御极四海,抚育万民,原是朕分内之事,谈何操劳!”回敬群臣,满饮了一大杯。

  陈成心想:多余?这句肯定一点也不多余啊!

  殿中的气氛到高点,此时之前作为天子代表的右相张九龄从五凤楼回来了——

  陈成第一次见到这位名相——只见对方相貌清癯,带有一点两广人的共同特征,举止优雅,气度不凡。

  将他和李林甫一对比:很明显谁奸谁忠,都写在脸上啊!

  当然李林甫长得也算相貌堂堂,但小陈先入为主,怎么看都不顺眼。

  张九龄复命完毕,李隆基笑着向他介绍了之前陈十一郎错把贺知章当作是他的趣事,惹得行事有矩的张九龄也忍不住笑了。

  “哦?”陈成打量了一下刚刚被自己错认是张九龄的老臣,心想:原来这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贺知章!

  这老爷爷也是猛人啊——李白正是得到这位大神一句“真谪仙人也”的评价,就得来“诗仙”的偌大名号,不知道你评不评诗榜呢?若是你也评,那估计比什么“歧王诗榜”“玉真公主诗榜”还管用。

  “说来也巧,”李隆基指着陈成对张九龄道:“此子今年九岁,恰与卿之名同,也是少年即有才名,也很擅作诗,岂不有趣?”

  张九龄微微笑:“今日已有诗如此,他日胜我,也不是不可能。”他是很奖掖后进的,杜甫晚年的时候都很后悔没有机会把自己的诗文呈交给他,要不然可能就不至于蹉跎一生了。

  “已经听了后生晚辈的诗,不知众卿的诗,都作得如何了啊?”李隆基笑道:“右相也回来了,有好诗的正好拿出来,让他来评点一下?”

  群臣都有些为难,刚刚听了九岁孩子的诗,谁也没想到竟然那么好!

  自己现在要是拿出了“拙作”,还不如九岁孩子,不就下不来台了嘛!

  所以一时间有些冷场。

  李隆基笑道:“都还没有么?朕倒是已有了!”他自己倒是已经作好了一首“千秋节赐群臣镜”的诗:

  “铸得千秋镜,

  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

  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

  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

  留意感人深。”

  此事一出,群臣都说好,甚至有人能说出诗里哪里哪里是“神来之笔”,“寻常人不可得”,即便张九龄、贺知章这样的也免不了恭维圣人两句,毕竟他过生日他最大,不能说坏话。

  当然,唐玄宗的诗写得还算不错,存世的诗作数量在帝王中名列前茅——只是不能跟乾隆大帝可怕的四万多首来媲美而已。

  往年也有写“应制诗”的时候,但没有今天才华横溢的小陈的衬托,大臣们发言还是很踊跃的,争相唱和圣人的诗作,前任宰相张说就曾作有很不错的《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

  今日群臣不够活跃,让李隆基些许失望,他饶有兴致地看向陈成道:“若让小才子你此时依朕地韵,次韵一首——可有所得?”

  陈成:“……”靠,这要求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啊!

  “次韵”这种高级玩法,一般人可完成不了!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