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6章 旷世难题鸡兔同笼!(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兔同笼”,不过是小小修改了一下数字,仍然是小儿科难度。

  不过……

  却让花船上的姑娘和智囊团们一时都有些面面相觑!

  大家……

  不咋会呀!

  虽然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非常高,漫长的时间里在诸如解方程、圆周率等问题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可是官方还真的不算特别重视——

  数学家往往精通的不止一项,可能会任其他职务,数学研究在古代只是一项副业。别看早在周朝就开始了民间的数学教育。

  到了大唐朝,应该说这方面有所改观,开始把数学变成一门学科,列入“高等教育”(科举考试)的范畴,通过数学考试入仕的算学学生称为“明算”出身。

  贞观二年,李世民在大唐的教育部兼国立中央大学(国子监)中设置了书算学科,数学从私学教育向国家教育转变。

  但李老二自己未必对数学有多精通,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兴趣,只是知道这玩意得搞一个而已。最初只有两名老师教授数学,官职是从九品下的算学博士,学生名额也只有三十人。

  可李世民对教育非常重视,没事就去国子学、太学视察,皇帝一重视,资源就开始倾斜,短短几年,国子监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大教育机构增加了大量学舍、教师和学生。

  可虽然“明算”与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并列的学科之一,但与前三者比较起来,“毕业分配”有很大差异。算学学生如果通过最后的科举考试,无论成绩好坏都是从九品下最低官位,与书学相同。

  而这里面最厉害的“秀才科”,可以分配到正八品上官位,比算学和书学学生足足高了七级,起步就至少差了十几年的仕途沉浮。

  当然了,这时的秀才科比进士科还要厉害,根本没几个人能考上。

  可历数唐代名人,有少数是秀才出身的,些许明经出身的,一大批进士出身的,明法、明字、明算这三种却是一个留名后世的都没有。

  秀才相当于博士毕业的话,进士对应硕士,明经算本科,明算搞不好只能算是中专了。

  对比如此鲜明的情况下,就导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像鸡兔同笼这种逗小朋友玩的问题,可能市场上卖东西的普通小贩都可以随口答出来。

  可是一心致力于诗赋,试图考进士科的人,还真的有点为难!

  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太没有用途,实在不应该浪费时间去了解啊!

  而对于可以解决问题的市场小贩来说呢?

  他们又不会作诗!

  所以这个问题一下子戳到了两类人各自的盲区!

  难度陡然上升!(换现在很会解此类问题的三年级学生,要写旧体诗也写不出来……)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花船上的十大仙女和她们的智囊团们,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啊!

  甚至有人扳起手指,嘴里念念有词地算,双手算不过来,还要借用身边同伴的小手来当外援……

  ……

  另一头,解决了自身问题的小陈已经出现在了第四座诗题点那里,静待着花船的到来。

  他还试图提前窥得本地点的诗题是啥,从来早做准备,可是却被诗题守护者断然拒绝:

  不到花船来,绝不可泄露诗题!

  小陈只能悻悻地走到一边,望眼欲穿地看着远处有没有船影——

  先前从前方传来消息的人,已经说了载着仙女的花船已经要抵达第三站了。

  离奇的是,左等右等不至!

  第一轮窦曼曼那首诗,不是没费啥功夫就作出来了吗?

  怎么第三站就这么慢?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