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7章 小陈出手惊满船!(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么个结果。

  当年在东都的时候,多少豪杰都败在小陈的秃笔之下,哪是在场诸君可以比的?

  强迫颍川陈苌作诗,列位不是自己给自己找虐么?

  反倒是小陈自己觉得有点“过头”,说好了自己是个“少侠”人设,不通文墨嘛!

  你一下搞出这种级别的诗句,还不露馅?

  哎,没办法,学问太高(特别会抄),事到临头时忍不住啊!

  蔡少侠深深地检讨。

  等各位扬州才子终于从震撼中回过神来,个个都满是羞愧,冲小陈施礼道:“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蔡兄弟诗才竟是如此之高,我等适才冒犯了!”

  陈成抱拳道:“列位哥哥言重!我也是胡乱接的,作诗者并非小弟,我只是看到意思相近,故才接名人名句,续各位哥哥貂尾罢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当一个人拿出超出自己人设太高的诗句时,肯定会引起旁观者怀疑。

  就比如《庆余年》上范闲吟《登高》之诗,就很不适宜,引旁人怀疑。

  莫说初出茅庐的范闲,就是小陈已经以神童之名名扬天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种诗他也是绝不敢抄的。

  一抄就露馅了啊!

  现在,蔡少侠吟出了扬州众才子都不能为的“神句”,也有露馅的风险,所以必须推脱说是别人写的。

  “名人名句?”龚子业纳闷;“恕愚兄见识短浅——不知此句出自哪位名人,哪篇名作啊?”

  众人都和龚子业一样,都是不大信的样子。

  “嗨,我还能骗诸君不成?原诗在此!”小陈当即把杜牧原作《扬州》背来: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当然了,他只记得第二联的名句,其余不熟的都动点手脚混过去,只是这第一句的确和众人的前面吟诵的句子意思差不多。

  “好诗!”龚子业和诗人都赞了一声!

  的确是名家手笔!

  “不知此篇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啊?”

  “这个嘛,”小陈眨巴了几下眼睛:“颍川陈苌。”

  哈哈,别人遇到这种需要推脱的场合,往往说是“某不知名游方道士”之类,小陈直接无耻地“推脱”到自己头上。

  “啊!竟然是他!”

  “名震两京、诗传四海的陈十一郎!”

  众人都惊呼起来——

  虽然陈苌并不是什么成名已久的江湖老前辈,可是名气却极响,加上从金陵传来的《牛首山怀古》《乌衣巷》等新作,众人也相信他有作出这种级别诗的能力。

  “此诗真是陈十一郎所作?”龚子业问:“蔡少侠从何处听来的?”

  因为陈苌的名声大,所以他的诗一般流传得也很多。

  “你们这里没流传嘛?”小陈明知故问:“这诗在东都知道的人还挺多的呢——卜二兄,你说对不对?”

  卜海峰一本正经地点头认可,为蔡卓言少侠背书。

  心里却忍住笑:东都知道的人很多?你这分明是当场写的,你都没写,东都的人怎么会知道?

  各位才子都被这小滑头戏耍啦!

  你们怎知他作诗多快!

  众人念着陈十一郎的诗句,十分感慨。

  “陈十一郎也来过扬州吗?”既然诗题扬州,那应该来过,只是不知几时来的。

  “可能……没有吧。”小陈误导他们道:“没说不到扬州就不能写扬州相关的诗嘛。”

  郑钧压根没入过藏,还唱“回到了拉一萨”呢!

  “那就更了不得啦!”龚子业感慨道:“想那陈十一郎,齿岁未及十四,比蔡少侠、宝旦还要小上一些,作出的诗,却是我辈穷极一生也未必可得的!”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呀!

  众人没把“蔡卓言少侠”和“陈十一郎”联系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象中的“神童”,还是个个头不高、营养不良的孩子。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