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7章 王昌龄不敢写诗了!(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北参加这种“乌烟瘴气”的颁奖典礼。

  而且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这位隐士也很有可能早就死掉了,那就死无对证了。历史上孟浩然也是死了七八年后外人压根不知道。

  谁曾想,这位当事人,就在现场,不但没死,还精神着呢!

  绍生惶惑不安,一旁看戏的小陈可要乐开了花,这么巧的事真的遇上了,都要感谢王大叔,正是他的面子,把人家深居山林的世外高人都引来了,否则怎会让小陈获得扒光绍生的良机?

  人证——王大叔刘大叔,无证——孟夫子手稿,陪审团——观众,法官——小陈,全部都在!

  我看你死不死!

  小陈急着刘大叔为何不赶紧抖一个底朝天,甚至忍不住自己都要上去掀刘大叔手中的底稿了。

  可是,刘隐士竟然将底稿一折,收回了袖子中。

  绍生暗松一口气,尽管悬着的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来。

  “我有一诗赠你!”刘隐士忽然道。

  “啊?”发出惊讶声的不止绍生一个人,小陈也不知是刘大叔在搞什么把戏。

  王昌龄没看到刘隐士手中底稿的内容,但是从他的反应,也猜到了七七八八,加上小陈早就跟他说过绍生的前科,就更加分明了。

  他倒是更感兴趣,老友为何突然要赠诗,诗又怎么写。

  除了王大叔一个人十分明白,小陈绍生五分明白,香炉小卜不大明白,龚子业在内的所有观众都一头雾水。

  只是听了王大宗师这位朋友的诗,发现也是作得格外清淡空灵,水平上来说也绝对是一个高手。

  绍生设想了几种可能,都没头绪,只能叉手行礼:“且听前辈训示。”

  恭敬规矩的样子,丝毫不见平日那种目中无人的嚣张,小陈忍不住嗤之以鼻。

  刘隐士吟诵道:“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小陈一呆!

  这写的是……

  什么跟什么?

  一首山水诗?

  难道刘叔叔也不耐寂寞,想要在“十大名诗”上有一席之地?

  心思活络的小陈都没搞懂,绍生同样也是纳闷不解。

  现场没有他俩这种多样心思的听众,反倒更能单纯地以看一首山水诗去欣赏其中的美。

  这诗写得美吗?

  太美啦!

  开头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远处的景物从天边拉到眼前(小陈有个词来解释……变焦!),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呢!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

  这里并无外人打扰,门也成了“闲门”。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条掩映之中。原来主人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

  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

  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好地方。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思索余地,却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用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看到的景物织成,没有写到一个人一件事,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想不到这乡野村夫打扮的大叔,作的诗竟是如此神妙?

  难道他其实也是一位扮猪吃虎的大宗师吗?

  众人的目光一时间变得无比敬畏。

  王昌龄笑道:“本来我一出门就技痒,可看到挺卿这首诗,我却是不敢写了!”也是从诗本身来讲的。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