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2章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曾想过,这位新任明府大人,一天的父母官也未曾做,更谈不上为临溪县做过任何贡献,就敢向诸君索要纸、笔、油、烛、帛、锦,若是扎下根来,天长日久,还不更加加紧盘剥,今时用这个理由增派徭役,明个用那个由头加收税赋,诸君何以应对?”

  “就看这县衙,破败不堪,他若说要择地再兴新县治,一毛不拔,都要诸君摊派成本与人力,全县父老,人人出工,诸君又能如何?”

  “如此,到他离任那天,临溪县还不给他刮走三层地皮啊!”

  小陈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听得众人若有所思。

  的确,这新官还没在任上,就做出这种刻薄贪财的行为,给人的观感着实不佳。

  今日只是少给钱,等哪一天可能不给钱,乃至白吃白拿后,还要倒给他钱呢!

  只不过,话虽在理,众人也认可小陈的预测,可毕竟对方既是县官,又是现管,不到逼得大家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平民百姓还是不希望与县衙起冲突的。

  你们亏得多的便继续在这里守一个说法,我们亏得少的就先行撤退吧!

  小陈见“国民劣根性”如此,大感失望,心知想依靠他们,拿回自己应得的报酬,那是不现实的了。

  强忍着怒气,向江森要来纸笔,左手搀扶着伤未痊愈的右臂,挥毫写道:

  “红线毯”?实不然!苏州帛锦钱过万!

  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临溪县上毯!

  临溪衙内十丈余,红线织成可遍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锦温且柔,人间四月来湖州!

  兄弟同担路临溪,线厚丝多卷不得!

  临溪明府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此诗一出,在场受到欺压、吃了暗亏的货主们,人人脸色渐变,火气在渐渐聚集……

  真振聋发聩也!

  前七句,记叙用茧线织成红线毯的精工细作的过程,几个动词,准确、精炼地介绍了红线毯制作工艺的顺序:择(茧)——缫(线)——(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织(布)。工艺之复杂精细,虽平平道来,却无不表现织匠劳动的艰辛困难!

  。

  第八至第十六句,绘写已织就的红线毯的精美,面积大,“温且柔”,精美绝伦,一下子就凸显出享用者之豪华奢侈,极尽描写、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之能事,淋漓尽致地渲染出红线毯“温且柔”之精美,加上小陈“黑白双雄”兄弟二人翻山越岭来到临溪的艰难,由苏州扬州一路跋涉,来到这山下县城,路程早过了数百里,这沿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又要使帛锦避免日晒雨淋,需要无数的艰辛操劳!

  诗至此表现出小陈的愤恨填膺,愈发惹人同情!

  可前两部分写小陈布匹的精美只是手段,抨击“临溪新任县令”才是目的。把物之美写足之后,陡然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临溪县令”,“其言直而切”,丝毫不委婉曲折,锋芒毕露!

  最后这五句,小陈的满腔愤怒已经到了不可遏止的程度,几乎是指着“临溪县令”的鼻子厉声呵问,你特马知不知道,一匹布,千两丝!

  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衣服穿,你竟然已经奢靡到拿人的衣服去给地穿了!地本不知寒,却为它铺满地毯;人需温暖却无衣裹体,正如白居易《秦中吟·重赋》所描写的:“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