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4章 扑街宋之问给了桂林之名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道具收入而健康地运营下去。

  这些都是陈总编在走访了各地的诗榜办事处后,悉心编织的新诗榜运营套路。

  中国人向来是聪明的,只要给一个舞台,制定良好的规则,他们自己就能把各种事玩出花来。

  对于陈总编来说,这些“诗之力三段”“诗之力五段”抑或是恐怖如斯的“诗士”之间的争斗,他完全不感兴趣。

  没有“诗王”的争霸,他是不屑于去参与的,能屈身下就,“与民同乐”,已经是他难得的“亲民”行为了。

  千里迢迢到桂林来一趟很不容易,趁这功夫,多访访古迹,看看风光,也算不枉此行。

  而且,在他的心中,还一直回旋着沈白石言之凿凿的“大利西南”。

  广西的话,已经是大唐最“西南”了,如果都还不够“西南”的话,那自己就必须要去隔壁的“南诏国”了。

  云南(南诏)是个好地方,只可惜这段时间人家独立了,暂时不是你大唐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古迹,眼前这尊“逍遥楼”,就是桂林未来持续千百年最重要的古迹。

  大唐武德四年(621年),岭南道抚慰大使、兼桂州总管、兼不是哪吒爸爸,李靖——以独秀峰为中心修建“子城”。

  而这逍遥楼就,位于子城东墙之上。

  此刻,它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地理坐标并驾齐名,见证了大唐从初创到如今天下大治的盛世的过程。

  就好像去武汉不去黄鹤楼,到南昌不登滕王阁一样,逍遥楼在以后的数百年间都是达官贵人与文人骚客来桂林的必到之所。宋有范成大、刘克庄、方孚若、李彦弼、李曾伯、张栻,元有伯笃鲁丁(回回诗人)、吴伯寅,明代杨芳等都到逍遥楼吟诗打卡。

  只不过,和大部分名楼终将湮没历史长河一样,这“逍遥楼”也没能避免会起的噩运,甚至比其他名楼更短命:

  明崇祯十年(1637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同志完成其一生最后一次旅行,作为旅游业的鼻祖,他自然是对各地名胜早就了然于胸的。

  可惜当他来到桂林东城,“登城楼,欲觅逍遥楼旧迹”时,却遗憾地看到逍遥楼“已为守城百户置家于中”。

  “守城百户”按明代兵制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负责守城的低级官员,一个低级官员何德何能能把一座名楼都放在自己家中呢?

  显然,此时的逍遥楼早已名存实亡,颓废得仅存“旧迹”了吧!

  而且,比起其他名楼,更惨的是,这座楼到陈成的时代都没有要重建的意思。

  没办法,给他写过诗文的诗人们,“咖位”相较黄鹤楼的崔颢、李白,滕王阁的王勃,岳阳楼的杜甫、范仲淹,实在是不够大,名篇也不够多。

  最大的咖是谁呢?

  宋之问。

  王维老师倒是来过,可是他似乎并没有要为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