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9章 一字5万钱的宝经消失!(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代,人们也依然说,想知道武则天长什么样子,去洛阳看看“卢舍那佛像”就知道了。

  民间传说,究竟有多少属实,无从考证。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确是史实,而且武后也曾经在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来修建。

  西庆林寺的卢舍那佛像同样与武后有密切关联,当地士人将此事与褚遂良、武后的矛盾联系到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未能欣赏到国朝书法圣手的手迹,在场诸君有些失望是难免的。可另一方面,亲眼看到这桩奇事,日后也是一笔谈资。

  王维老师就惨了!

  明明是从别人手中借阅了经卷,归还的时候变成了废纸一卷,你怎么解释?

  你说“呀!金刚经成‘精’了,自己飘走了不让人看”!

  跟失主说,人家能信吗?

  而且,这卷经的价值几何,恐怕也超乎想象。

  要说褚遂良的字照说在宫里留存很多,应当不稀罕吧?

  不至于到了后世那种无价之宝的地步。

  这就想错了。

  褚遂良因为父亲褚亮的关系,能够向当时名满天下的两位书法巨头——欧阳询和虞世南学习书法,就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氛围,褚遂良的书法想不精进都难。

  还有个故事说,褚遂良的书法小有名气之后,飘飘然问虞世南:“我的书法,跟智永和尚比怎么样?”智永和尚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本人更是苦练书法30年,当时名家。

  虞世南只说了一句话:智永的一个字,就值五万钱。

  你想想,这大家的书法,放在什么时候,不是个值钱的东西?

  当然,褚遂良以后戒躁戒躁,勤学苦练,终于青出于蓝。

  开元朝书法大宗师张怀瓘评价褚遂良的字说:“铅华绰约,欧虞谢之。”意思是褚遂良的字,连欧阳询和虞世南都被比下去了。

  有此可见,小陈这时候的人有多么重视褚遂良的书法。

  就算保守点,说他与智永同一级别,也拿一个字五万钱算——

  《金刚经》5000多字,还是孤本!

  多少钱,自己算吧!

  王维老师一想到此,简直是头皮发麻,侵家荡产怕也赔偿不了人家啊!(他倒是没想到,他王摩诘的画作,流传到后世的话,同样是无价之宝……)

  格外愧疚,等到再见到姜有望的时候,如实相告。

  姜有望闻言大惊失色!

  不过这姜有望也是名师风范,听闻事情经过后,不以为怪,还大笑三声说无妨,何况本来就想赠予大贤,你不肯要罢了。

  而且经过这事,恰恰说这是一份宝经!

  有价还变成了无价!

  哪怕是一纸空白,也还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嘛!

  话虽如此,可离了桂林之后,想到此事,王维老师仍然免不了愧疚之情,总觉得对不住人家姜处士。

  白白损失了人家一份稀世珍品。

  书法作品就像陈酿,年份越久越见价值,你看看如今这个时代,王羲之父子俩的手稿都已经成为民间难觅的珍品,《兰亭集序》真品也不知到底是陪葬在太宗的昭陵,还是在高宗、武后的乾陵中。

  听王维老师讲这些经过,陈成倒是有自己的思考。

  其实“文字可以自己消失”这种事,在王维老师他们看起来非常神奇,对陈成来说就不足为奇。

  毕竟小时候谁都玩过那种小把戏:

  有字变无字:用滴有少量酚酞的铵盐溶液来写,铵盐是容易受热分解的,烤一烤就可以让字迹消失了。

  无字变有字:用柠檬汁当“墨水”,写在纸上的柠檬汁遇热时,柠檬酸被分解,其它物质同时因被氧化,纸上文字会慢慢出现。

  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小伎俩。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