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8章 由王维指点写孟浩然之诗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至于在那之后“狙公芧”成为一种固定用法,后人深感此典“用境幽峭寒苦,意向灵活”,以至于历代传颂不绝,仿效者甚众。

  陈成只不过拿来就用,哪里想到这些小哥既没有读过王维老师的诗作,这时又没有诞生杜甫大大的千古名作——

  以至于总是在猴子“朝三暮四”的问题上纠缠不迭。

  早知道这时候人的接受程度,真不该用后世习以为常的用法来入诗!

  这时候,新佑卫门摸着下巴上的“美人沟”,若有所思:“因为没有粮食,不得不忍着屈辱,跟着‘狙公’养的猕猴到山谷里采拾橡子充饥——是这个意思吗?”

  陈成见终于有一个明白人站出来,连连点头:“对了!”

  李吉不明白还好,一旦明白,对着这区区数字不断咀嚼,愈发感觉这其中意境的绝妙!

  如果这不是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却是自己想出来的——

  这该是怎样的心思,运用文字的技巧何等高妙!

  “不是我想的啦,自然是有……‘高人’同样这么写过的。”陈成不能推脱说是此时还声名不显的杜甫写的,自己有样学样,只能推给高人了。

  三杰接下来看过去,又是令人费解的一句:

  丈室时飞天女花。

  干嘛?这高人还在家里玩“天女散花”?

  知道他们又要曲解,陈成只能率先解释道:“上一句用的道家之典,此诗用的是释家的典——”

  这故事其实是他随王维老师到瓦官寺观摩顾恺之“维摩诘像”时听王老师讲的,

  《维摩经·观众生品》上记载:“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天女手提花篮,飘逸来到尘世间低头下望,见维摩洁正与众弟子讲学。随即将满篮鲜花散去,花至维摩诘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却不落。

  众人诧异万分的时候,天女却说:“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也就是说,弟子之所以身上堆满花瓣,那是因为道行还不够,既然不够那就要愈发努力学习。

  王维老师讲这个故事给陈成听,就是要勉励他戒骄戒躁,达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维摩诘境界。

  陈成虽然的确还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是现在诗中写的这位“高人”无疑是可以做到的,哪怕经常“天女散花”,他也能一片都不沾身。

  这句无疑要比刚刚那句绕来绕去的容易懂很多。

  只是联系起来——

  一方面这位“高人”又苦得要去跟猕猴抢橡子吃,另一面又“片花不沾身”,难道不矛盾吗?

  “不矛盾。”陈成淡然道:“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越是这种困窘,越能保持自己本心的,难道不是更加高明吗?”

  李氏三杰听完都是若有所思。

  的确,李嚞已经写出了此时的人们心目中那种“高人”风范。

  这些高人,虽然隐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