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章 孟浩然之死!(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只写了四篇,不敢说心得独到吧,总归是老汉一生都在琢磨的东西,你好好看看,终归对得起咱爷俩这师生之义。”

  陈成哽咽着:“夫子且放心……十一郎……十一郎必潜心揣摩,不负夫子毕生心血,还要让夫子文章播遍四海五湖,夫子大名,光照千秋华夏!”

  孟浩然轻轻一笑:“那些虚名,何必挂心!”轻轻点着王昌龄:“王大!老哥哥先走啦!”

  “哪日到了地下,咱哥俩再像今日这般,喝顿美的!”

  “这,才是实在的。”

  王昌龄不住点头。

  后世的人往往会鄙视古时这些“烂酒鬼”的经历,也不觉得喝得烂醉有什么“潇洒”可言。

  但“醉月频中圣”的孟夫子,的确潇洒。

  他曾说,“两次喝酒误事”。

  一次是当玄宗面头铁地吟“不才明主弃”。

  另一次,是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想要举荐他——正是“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那位。

  韩朝宗与孟夫子一见如故,把酒言欢,深深为其折服。

  韩朝宗决定一定要找机会向朝廷举荐孟浩然——即便“孟头铁”曾惹圣人不悦。

  孟浩然原本都已经对仕进不再挂心了,见对方如此热忱,又是皇帝面前红人(看看李白如此溢美对方,渴求对方举荐就知道了),终于答应了和韩朝宗一起再次进京谒见。

  但是等到韩朝宗进京的那天,坐等右等,孟浩然都不来。

  因为此时一群诗人朋友来了,他正陪朋友饮酒赋诗呢!

  告诉韩荆州,老子喝上头了,不去啦!

  管他什么鸟圣人!

  韩朝宗被放了鸽子,自然很不高兴。

  后人说起这段故事,有时会质疑:

  喝酒的那些人是你朋友,韩朝宗就不是你朋友?

  为一个朋友,怠慢另一个朋友,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但这指责,却并无道理。

  韩朝宗是“贵人”,孟老汉结交的,却都是“闲人”。

  不以贫富贵贱来给人分三六九等,这是孟夫子广交天下豪杰的原因。

  而且,公众号之类津津乐道孟老汉“蔑视权贵”时,往往忽略这故事的后续。

  没两年,因为放任下属官员任意苛税,韩朝宗被贬为洪州刺史——

  韩荆州一旦官场失意,立马就没有之前“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的景象了。

  当孟浩然不然,视之如常。离开襄州时,还作了《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送给韩朝宗: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翦棠犹在,波澄水更清。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无才惭孺子,千里愧同声。”

  无才惭孺子。

  千里愧同声。

  一个人得意的时候,天下人全是他的“朋友”。

  可一旦稍有挫折,便冷暖立见,再加祸患,便立即树倒猢散,门可罗雀。

  只有此时的“朋友”才是你的“朋友”。

  天宝初年,韩朝宗贵为京兆尹,重新得势,恐怕对世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只是这个时候,他的朋友孟老汉已经作古了。

  ……

  是夜,孟浩然逝世于襄阳城外涧南园家中,陪着他的有陈十一郎、王大昌龄、江森、爱子孟郊。

  以后,他将与他喜爱的岘山、汉水、鹿门、亡妻柳氏、庞德公、羊祜的堕泪碑永久相伴。

  他的子子孙孙也依然在这里繁衍生息,聚成村落,人人自豪是“襄阳孟夫子”的后代!

  后来,宜城王士源编纂《孟浩然集》时作序言说:

  (公)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开元而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

  公有弟子,陈姓,曰“苌”。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