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一一章 借船出海_一路青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短短时间内就在港口吞吐量与GDP总量上超过海州地区,就与齐鲁省的重点支持有很大的关系。齐鲁南部煤炭储量丰富,原本可以修一条支线连接陆桥线,直接从海州地区港输出,但是齐鲁从本省的利益考虑,力主从当时基础条件还很简陋的吕州出海,呂州港发展起来以后,每年输出的煤炭就高达一千万吨,输入的铁矿石高达上亿吨,仅此一项就甩开了缺少大宗项目支持的海州地区港。

  当然,吕州港能够发展起来,也与其独有的港口条件有关,与海州地区本身的发展不够有力有关,但如果抛开两省隔阂的话,海州地区本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正是因为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使得海州地区并没有获得规划中的地位所应该获得的支持,省里面也有省里的苦衷,毕竟江北省在全国的省份当中,排名并不靠前,在沿海几个省份里面,实力相对弱小,省里的资源有限,肯定要优先考虑基础条件更好的凤湖、徐城和通城等地,海州地区是有一些十分优越的条件,但是要将这些条件转变成实力,则需要巨大的投入,省里也感到力不从心。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除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央和省里在对海州地区的投入上有所欠缺,但是在政策支持上向来慷慨,海州地区总是能够最先享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在各种规划上面又被重点提及,但是海州地区却总是不能够将这些照顾变成发展的助力,自己不争气,省里面当然也没有办法。

  现在海州地区虽然只是引进了一个投资三十亿左右的造船厂,这个项目放到琴岛、沪城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江北省、对海州地区来说意义却很重dà。就算是在造船业实力比较雄厚的通城,华远川崎也将通城造船业提高了一个层次,唐氏和大宙的合资项目,也必然会带来海州地区市造船产业的大发展。

  海州地区的基础虽然差,但是潜力却很巨大。海州地区的想象空间甚至比通城还要大,通城发展得再好,也只能作为沪城侧翼的一个卫星城市,海州地区发展好了,却可能成为淮海湾,乃至陆桥经济带的领头羊,这对于任何一个江北省的领导来说,都可能是一份非常显眼的政绩。

  更重要的是,中央对海州地区一直寄予厚望,以前囿于各种限制,海州地区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现在海州地区有这么好的机会,如果江北省没有动作的话,也没有办法向上面交代。但如果顺势做出推动海州地区发展的决定,则会得到中央的肯定与支持。

  所以就算是上任以后就提出要重点打造通城经济的省长洪锡铭也没有多少犹豫,就做出支持海州地区项目的决定,并提出让省船舶公司参与合资项目的决定。

  与一般先讨论或者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