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2章 你们玩得花啊?!_生活系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正常富豪最合理最合法的资产配置方案中,房产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国内的好多上市公司都在买房投资买房保值,关键时刻的年报全指望着卖楼,个人更不例外。

  尤其那60年的贷款,简直了都。

  但是汪言特别不喜欢,更不需要。

  系统的钱到底打哪儿来的,到现在还没有结论,反正来得很轻松。

  所以汪言在开始学习经济学以后,一直在思考这钱应该怎么花。

  尽管大少看不起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经济学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

  花钱的学问是很大的。

  比如通货紧缩这个事儿。

  古代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大量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

  公侯乡绅们再怎么铺张浪费,消费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于是就导致大量的钱财被堆在仓库里,难以流通。

  结果便是经典通缩——粮食蔬菜卖不上价,形成所谓的“谷贱伤农”,让农民财富缩水甚至背负外债。

  此时,只要发生一次天灾,就可以制造大规模的破产流民。

  古代的每个封建王朝到了中后期,皇帝都会试图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延续王朝兴盛,但是从未成功过。

  因为本质上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

  统治者抄掉十个和珅家,充实国库,但整个士绅阶层的倾向仍然是储蓄,而不是消费,你能靠国库熬多久?

  铸再多的钱币都难以流通。

  流通的钱少,“钱”本身就贵。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粮食,就会一直对“钱”贬值。

  一石米十几钱,看似是繁华盛世,但农民的生存可没那么简单。

  除了粮食,一个家庭还需要柴油酱醋茶盐医,样样都需要货币。

  然而主要产物却卖不上价,怎么破?

  所以,一定会背债甚至破产。

  恶性循环下去,直至掀翻当前王朝,开始下一个轮回。

  介就是封建王朝的周期循环,表象是土地兼并,实际上却是经济的不自洽,靠一两个英明皇帝杀贪官、整吏治,永远解决不掉。

  在现代社会,道理仍旧未改。

  国内……好吧,别的不提。

  国内始终坚持对粮价实行严格的价格管控,死守安全线。

  因此被茅于是、张为赢、张武长、厉伊宁之流的自由市场派学者批评了几十年,到今天都没消停。

  然而他们永远不会告诉老百姓:从97年到2003年,国内处于严重的通缩状态,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如果没有粮价管控,当时的9亿农民要死多少?

  那是华夏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巨大危机。

  同时,也很可能是张林大辩中,汪言会切进去猛甩巴掌的一个点。

  最近大少一直在看相关材料,思考颇多。

  而任由粮价自由上涨、与国际接轨的后果更可怕——从此没有工业,只有通胀。

  国际资本掌握粮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