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九十七章 六旬老儿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竹简,而是雒阳书局,用雕版印刷真正印绶出来的纸张式书籍。

  虽然装订的有些简陋,但毫无疑问,这却是真真正正的纸书。

  刘琦闻士燮喜爱春秋,特命书局将刚刚刊印出的三版《春秋》给士燮带了过来。

  士燮端着纸质书籍,双手不知不觉间,竟隐隐的有些颤抖。

  他的喉头微微一滚,颇为惊讶地转头看向向朗,颤声道:“此莫非天赐神物?”

  “此乃陛下亲自主持所制,意在广传文学,使诸学大兴于天下,久闻士公好读,陛下特命朗将此番书局刊印的各类著学各带一份,为士公带来,以表陛下相敬之情。”

  “陛下如此厚爱,老臣何以为报?”

  士燮站起身来,当众面西北而拜,口中高呼‘多谢陛下’。

  他向北大行叩拜之礼,随后在侍从的搀扶下站起身来,问向朗道:“向君,老夫向陛下的请谏,已经送至雒阳许久,不知陛下可恩允否?”

  向朗笑道:“朗此番,便是专门为此事前来。”

  不过说到这的时候,向朗却不再继续说了。

  士燮老谋深算,自然知晓向朗是有话要单独与自己说,也不多问,只是一个劲地招呼向朗跟他饮酒。

  吃过饭后,士燮屏退旁人,亲自引向朗来到他府邸的后院,参观后园的美景。

  他的后院,种植的都是清一色的南境植物,争相斗艳,品种繁多,很多品种向朗即使在荆州也从没见过。

  两人游园游的累了,最后来到一处凉亭内静坐。

  “向君,陛下到底对老夫的奏呈,有何训示,此处无人,还请向君如实相告。”

  向朗捋着须子,认真地看着士燮,道:“公请旨,想举族迁往北地居住……”

  “是,是的。”士燮一个劲地点头说道。

  “陛下口谕,不准。”

  一句话说完,士燮的笑脸顿时僵在了远处。

  他呆愣楞地看着向朗,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不准?”

  “不准。”

  “为,为什么不准啊?老夫全家愿意放下交州军政之权,北归大汉沃土,至于居住在哪里,全凭陛下定夺……这,这对陛下不是件好事吗?”

  向朗笑道:“士公不必惊慌,陛下一开始确实是打算让公全家北归的,甚至还说,除雒阳之外,大汉任何郡县,士公想住在哪里,任凭士公选择……”

  “那,那为何后来又不准了啊?”士燮的语气颇有些不满。

  “后来,陛下有一件大事,想要士公帮忙。”

  “帮忙?帮什么忙?”

  向朗从怀中取出一份缣帛,递给了士燮,道:“陛下想说的内容,皆在此上面,士公可自行观之。”

  士燮伸手接过,然后仔细地打开阅读。

  待看过之后,便见士燮的脸越发阴沉了。

  少时,便见他缓缓合上了缣帛,半晌不语。

  向朗言道:“事关天下一统,收复河北中原失地,此乃千古之功,陛下言之,除士公之外,无人可替朝廷分忧。”

  士燮捋着花白的胡须,半晌没言语。

  少时,方听他慢悠悠地说道:“如此大事,老夫虽想帮陛下,但只恐有心无力……唉,老夫下个月就六十二了,人老昏聩,怕是会误了陛下的事……况且老夫年迈,已无争雄之心。”

  “士公,且莫着急递辞,士公别忘了,您虽无功利之心,但你还有儿子,还有弟弟,还有从子……士公想回归山林之间,可他们只怕未必是这么想的吧?”

  说罢,向朗又从怀中取出一份缣帛,递给士燮道:“这是陛下答应敕封公长子的官职……陛下说了,以士公之功绩,其家门后代,最少也要有两个两千石,方能彰显其功也……您再好好考虑考虑?”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