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九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上)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究所的老院士思索片刻,微微颔首:

  “这事儿我有印象,小赵当天就把通讯稿传到了我这儿,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天还下了一场很舒服的雨。”

  赵政国回忆了两秒钟,也跟着点起了头:

  “哦对,是有那么场雨,把我小电驴的坐垫都打湿了,还是和保卫处借了条毛巾才顺利回的家。”

  周围顿时响起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随后潘院士顿了顿,又拍了拍身边徐云的肩膀,把他往前一推:

  “接着便是我这个学生计算出了概率轨道,试验后我们发现了4685Λ超子的伴生粒子,给它取了个孤点粒子的名字。”

  “再后来便是基态化处理,以及.”

  潘院士洋洋洒洒的将整个事情介绍完,不少院士看向徐云的目光顿时有些不一样了。

  这些老院士年纪普遍都不小,六七十岁起步,**十岁都有好几位。

  他们与互联网的交集基本上就是查询或者发表论文期刊,顶多就是远程会议。

  因此无论是吡虫啉还是此前的价格战抹黑事件,知道的人并不多。

  所以从一开始。

  他们便以为徐云只是个潘院士带来的后辈,主要是为了提携他在众多大佬面前混个眼熟啥的。

  结果没想到

  徐云在整件事情中,有着令人意外的贡献?

  微粒轨道这玩意儿早先解释过,虽然挂着‘轨道’的名头,但它实际上是一个概率模型。

  这种概率模型光靠瞎猜是猜不到的,必须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比如当初丁肇中先生之所以能发现胶子,就是因为对喷柱上底夸克的色味进行了还原计算。

  当时他的计算持续了八个小时,最终才锁定了那颗当时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因此这条微粒轨道,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定的——何况徐云还如此年轻。

  有几位还在带项目的院士,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自己课题组的学生。

  虽然能进入这些大佬门下的无一不是天才,但他们显然做不到这点。

  潘院士收了个好学生啊

  当然了。

  这种感慨几乎是转瞬即逝,持续的时间很短。

  毕竟能够到场的这些院士,人生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天才,天才在他们眼中可谓是过江之鲫。

  此时的徐云顶多就是让他们眼前一亮,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与曹原等人比起来,徐云仍旧有所差距——至少明面上如此。

  因此很快。

  众人还是把注意力放到了验证环节的准备上。

  咕噜噜——

  随着季向东的操作。

  隔壁B1实验厅地下那个如同倒扣着碗的半圆球探测器里,开始通过管道灌起了水基液体闪烁体。

  这是在为后续的纯氙做准备。

  上辈子是暗物质的同学应该知道。

  暗物质虽然不存在标准的弱相互作用,但有个特殊情况不包括在内。

  那就是氙原子。

  氙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大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