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必须突破的第四代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七世纪,但穿越时身上带着的东西会选择性的在副本中具现?”

  “比如眼镜、衣服鞋子这些风格现代、但是技术在那个时期已经存在的东西会随我穿越,手机、耳机这些则会被自动屏蔽?”

  徐云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有了这么一番对比,副本和现实的映射关系又清楚了不少。

  可惜之前考虑的不够充足,没试着在小牛家理个发,看看回来后发型会不会产生变化。

  随后他来到书桌边,伸出手,凝聚注意力感应了一番。

  咻——

  下一秒,一张牛皮纸轻轻的落到了他的手上。

  牛皮纸上写着一堆密密麻麻的化学符号和汉字,其中有些化学结构看一眼就令人觉得晕乎乎的。

  不过作为一位即将拿到学位的生物学博士,徐云很轻松便看清楚了开头的一部分化学结构。

  C9H10ClN5O2,也就是1-(6-氯吡啶-3-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学名.....

  吡虫啉。

  它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属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又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正式提出于1991年英国的布莱顿作物保护会议上。

  它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

  农业上它主要用于蚜虫、飞虱的防治,而生活中它最大的用处则是杀灭各种家具害虫。

  从其1991年上市以来,就得到了迅速推广,短短三年内已经遍布全球四十余个国家。

  时至今日可以说有植保处,就有吡虫啉,目前的吡虫啉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杀虫剂,14年其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亿美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走上神坛的一个产品,最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首先就是长期使用带来的害虫抗性问题,随着吡虫啉的普遍使用,目前有大量温室害虫对吡虫啉已经产生了抗性——就跟抗生素似的,广泛使用下会产生的必然结果。

  其次则是由于吡虫啉作用的靶标是nAchR,因此它存在一个多轮传递后会严重失效的缺陷,造成效果递减。

  所以目前吡虫啉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小,像是花魁在一步步人老珠黄,最后成为老鸨。

  在烟碱类杀虫剂中,吡虫啉算是第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是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则是第三代。

  不过在吡虫啉单项领域内,目前的吡虫啉则是属于第三代的优化品。

  没错,只是第三代。

  而新手任务奖励来的吡虫啉号称第五代,也就是说......

  它和现有的吡虫啉之间,还隔着整整一代的技术壁垒。

  药物研发有个规律,那就是‘代次’之间一定存在着递进性,做不到隔代飞跃。

  就像按键手机和折叠屏手机之间还隔着虚拟按键的智能机一样,没有一个中继性的产品存在,代与代之间的鸿沟几乎难以跨越。

  换而言之。

  徐云想要将第五代的吡虫啉变成可以投产的新产品,那么必须要突破第四代这个技术壁垒。

  随后徐云将牛皮纸进一步摊开,希望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灵感。

  “ClC1N=CC(=CC=1)CN2C.....”

  “精确分子量”

  很快,徐云的目光锁定了一栏Mol式:

  N030000000000

  O050000000000

  C000000000000。

  与此同时,一大列信息飞快的在他脑海中闪过。

  过了大概两分多钟,徐云一拍额头:

  “好家伙,居然是这玩意儿?”

  注:

  可能是我之前说的不够详细,导致有同学以为我这本书非常扑,然后帮我归纳了一堆问题.....

  额,其实是这样的,咱们这本书追读一直还可以,我说的生死日指的不是普通推荐,而是新书期最好的一个小喇叭,比三江还要好,全起点一期四五百本只有7个名额。

  除了小喇叭外,我这本三江啊首页强推啊都能上,不至于扑到那种地步=。=.....

  然后今天出结果了,成功晋级小喇叭,还是前几晋级的那种,感谢各位!

  另,最后的mol是我找药研所的朋友讨来的,严谨不?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