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1章 炸药迭代的可能(下)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1章炸药迭代的可能(下)

  “振东,永忠,你们的想法呢?”

  观察室内。

  听到王原的这番话。

  刘振东与于永忠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用目光做了个短暂的交流,随后于永忠说道:

  “王工,让我来说几句吧。”

  王原当即点了点头:

  “说吧。”

  刘振东和吴永忠算是王原手下的哏哈二将,不过刘振东的工作方向更多在于炸药的实际调试和生产,研发方面于永忠的经验确实要更具丰富一些。

  接着于永忠深吸一口气,抬头扫了扫徐云,缓缓开口道:

  “王工,我认为韩立同志所说的方案应该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韩立同志提到的亚硝解液的色谱分离我接触过——我在近物所的时候刚好就是在负责气相色谱检测。”

  “虽然气相和液相色谱在技术上区别较大,但二者的核心原理是类似的,所以对于液相色谱多少也算有些了解。”

  “据我所知,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目前都已经很成熟了,魔都那边的256所还刚刚在海外华人的协助下引进了一台氧化铝填充的分配色谱仪。”

  “所以韩立同志说的这一步,我个人认为应该没什么问题。”

  色谱检测。

  这个一个近现代非常常见的技术,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前。

  大概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东西方同时近乎出现了一种检测手段:

  布料商人会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

  这种手段的本质,其实就是现代色谱学的基本原理。

  接着在1903年。

  毛熊植物学家Tswett在华沙自然科学学会生物学会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这一工作标志着现代色谱学的开始。

  当时他将碳酸钙装入竖直的玻璃柱中,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

  接着进一步采用溶剂冲洗,使溶质在柱的不同部位形成了明显的色带。

  他通过这种方式公开展示了采用色谱法提纯的棺物色素溶液,以及色谱图显示着彩色环带的柱管。

  Tswett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管内填充物被称之为固定相,冲洗剂被称之为流动相。

  1941年。

  Martin等采用水分饱和的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乙醇的氯仿为流动相,分离乙酰基氨基酸的工作是分配色谱的首次应用——然后他们便提出了奠定色谱技术发展的色谱塔板理论。

  如今20年过去。

  色谱技术已经在液固色谱方向取得了相对成熟的成果,并且普及度很高,连隔壁的金姓邻居都掌握了相关技术。

  去年海对面的科学家还研制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