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此法,尔等觉得怎么样?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这种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虽说皇帝质问的语气,很是平淡,让人觉察不到丝毫的怒意或是不满。

  但是,满朝文武百官的心,少有不提到嗓子眼的。

  好在是,问完以后,皇帝的脸上,又挂起了一抹极具亲和力的微笑,让人观望之,便心生暖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的内心,虽然还是处在提心吊胆的状态吧……

  但微笑的力量,却是能让他们静下心来,琢磨出一点皇帝言语中的题外意思。

  只不过,相比被吓得魂不守舍的,或是脑子不大好使正在纠结要怎么回答才不算欺君的那些蠢货……

  这些琢磨出来皇帝话中题外意思的臣子们,也同先前的三杨阁老一样,一个个的,登时变得口干舌燥,神游天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老臣有罪,老臣教子……”

  既然已经猜到皇帝想要实施何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个时候不赶紧表一表忠心,岂不是傻了?

  然而还不待英国公张辅讲完,王迪便止住了他下面要讲的话。

  “英国公何罪之有?”

  “快快起来…朕先前不也说了嘛,只要不是以权压人强行买入良田,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尔等是为了家族,是为了后辈。一片苦心,朕都可以理解……”

  “但是,朕接下来要讲的,却是为了全天下的黎民百姓…朕也希望尔等,能够理解朕的一片苦心。”

  话都讲到这一步了,满朝文武百官,可以说,几近有三分之二的,已经猜到皇帝想要讲啥了。

  一个个瞪大眼不敢相信的同时,皆是凝神屏息,静待皇帝的金口御言。

  “《论语.颜渊》有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荀子·富国》当中也讲了,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管子更是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太祖高皇帝怎么起家的,尔等心里都清楚。朕的心里,也清楚。”

  “历朝历代怎么亡的,太祖高皇帝这样一位雄才远略的帝王,他若不懂得这些道理的话,又岂会颁布那些抑制土地兼并的铁律?”

  “然,律法是死的,执行律法的人,却是活的。”

  “太祖高皇帝相信律法能够约束天下的官员,朕呢,也是愿意相信的……”

  “但是,大明立国未有百年,眼前的事实却告诉了朕,仅凭冷冰冰的律法,是远远不够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朕呢,曾经也考虑过重现太祖高皇帝时期的严刑苛法酷吏……”

  讲到这,明明皇帝言辞间不带有一丝杀意,但满朝文武许多臣子的脸色,俱是大变。

  注意到这一切的王迪,仅是淡淡一笑,便接着讲道:

  “然,此政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以铁律强制重新分配土地,便如那强扭的瓜一样,不甜!”

  “因而,在御驾亲征期间,朕夙兴夜寐,翻阅史书典籍,结合天下良田有定额这么一个结论,终于想出一个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土改政策,那便是……”

  “将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丁银赋税,改为田赋征收。”

  “田多者,多纳税;田少者,少纳税;无田者,无需纳税,仅需执行徭役即可。”

  “而徭役税制,同样进行改革。想出力的,依旧可以出力;不想出力的,折成银钱即可。”

  “诸位爱卿,此法,尔等觉得怎么样?”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