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主动一点呢还是被动一点呢?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处嘛…毋庸置疑,识文晓义懂得简单算术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多。

  可替换的人才一多,也无需再像现在这样,生怕有人抱团起来集体尥蹶子不做事了,畏手畏脚地定了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不敢大规模地贬黜官员。

  但坏处嘛…令王迪比较担心的就是,亲手结束持续上千年的愚民政策,待到黎民百姓大范围启智以后……

  这朱家的皇权,还能稳固多久?

  要知道,一言可决万人生死的至高皇权,这种事,只有亲自体会过,才能明白圣裁决断的那一刻,究竟是有多爽!

  爽过之后,便再也难以抛却忘怀这种无上权利。

  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便王迪再不喜儒家士子动不动满口仁义道德的酸腐作态,但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出口成宪决定大明帝国所有人的命运,除了手中的兵权以外,代表着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也功不可没。

  一旦全民启智,对比后世的情形,王迪又岂会猜不到会产生何种恶性后果。

  还是那句话,屁股座的位置,决定了大脑的想法。

  坐在龙椅上,王迪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无数的死忠愚忠之辈,以此来巩固强大自己的皇权统治力。

  实施一系列利国利民强国富民的政策,说白了,也不过是笼络万民之心,最终还是为了自身服务罢了。

  没了土木之变,王迪相信,仅凭现在即将落实的新政,大明朝再烂,恐怕也能烂上个几百年。

  再不济呢,也够自己花天酒地风流潇洒一辈子了。

  是以,在王迪看来,继续执行愚民政策,朱氏皇权便会更加巩固。

  如若实行广泛启智政策,大明帝国应该会变强,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但朱氏皇权…说白了,就是皇帝个人的影响力呢,依王迪之见,有大概率会变得越来越弱。

  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啊,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再结合后世的经历,王迪知道,有的人,书得越多,三观越不正。他们除了自己,就连“孝顺”是为何物都不懂了……

  你说说,这种目无君父的贱民,至高无上的皇权,能使唤得动他们吗?

  最重要的是,这种无视皇权的人,不用太多,有上那么几十个或是几百个,如果他们老老实实自娱自乐那还好说……

  万一像白莲教那样,啥都不干,就是天天想着造反,这特么谁受得了!

  即便不造反,如果这些人当中觉醒了“人人平等”或是“天赋人权”这种价值观念,如若再将其传播开来……

  想想吧,在大规模普及蒸汽机改变现有生产资料方式的现实情况下,类似于法国大革命的那种真正变革,恐怕就近在眼前了。

  真要遇到这种大事件发生的话,如果王迪还活着,那么他的立场,可谓是相当坚决。

  除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灭杀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反正,谁动摇他的皇权,便是罪不可赦的真正敌人。

  只不过,王迪心里也清楚得很,这个世界,终究是个圆的。

  自己这边不主动启智的话,不管西方文艺复兴开没开始、结没结束,只要全面开海通商持续上几年或是十几年…最多不超过五十年,恐怕随着东西方越来越频繁的交流,被动的启智,照样不可避免。

  到了那个时候,想要杜绝此事发生,要么实行文字狱,要么就是闭关锁国……

  否则,文化思潮,定会如同越来越强盛的大明帝国那样,待到工业文明发展到了某个进程,黎民百姓的意识与思想,便如同解封的魔物一样,泛滥,且势不可挡。

  是以,王迪正在想,全面启智,就像玩女人似的……

  自己是主动一点好呢,还是被动一点好呢?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