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驯恶龙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涉及到天文历法的书籍以外,他的后辈当中,竟再无一人精通‘呼风唤雨’之术了。

  “陛下,水灾乃四灾之首,历朝历代历年皆有之…此天祸实非一人或几人于短期内便能解决。”

  “我圣朝一直有将兴修水利、解民于水一事放到治国之政的首位。臣以为,只要上下一心,定可将水灾防控得当,还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

  “诚意伯虽后继无人,但臣却知晓有一人…他于天文、地理、水利一事颇为精通。”

  言语至此,曹阁老眼神示意工部右侍郎王永和骑马上前一点,给他助助阵。

  “谁啊?难道是王爱卿吗?”

  注意到王永和骑马上前,王迪心里略显不悦。

  在他的印象当中,去年黄河决堤一事,就曾派过此人和都御史王文治理过河患,但效果嘛,却不尽如人意。

  如若曹鼐再推举此人,往后的日子里,他得好好考虑考虑这老家伙的眼光到底准不准了。

  “陛下,臣要举荐的那人,是王侍郎的同乡。”

  “此人博览天文、地理、水利、阴阳、方术之书。只不过……”

  皇帝于水灾一事而发怒,这在曹鼐看来,倒是个展现自己的良机。

  此次御驾亲征,他这位阁老的风头,属实不怎么样。

  为了能让皇帝加深对自己的印象,他准备冒点风险,举荐受到王振牵连已被革职查办的徐有贞。

  “只不过什么?曹阁老但说无妨!只要此人有治水之能,即便他是隐没于民间没有功名的奇人异士,朕也会封他个一官半职。不想做官的话,万金赏赐也并无不可。”

  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头里,王迪觉得,在读书人当中找个知晓天文地理,还精通水利一事的家伙,貌似不是那么容易。

  然而曹鼐接下来的回答,却是让他有点出乎意料。

  “回禀陛下,臣举荐那位,是宣德八年癸丑科进士,徐有贞。”

  “虽说此人好阿谀谄媚、曲意奉迎,但他精通经史典籍,在天文、地理、水利、阴阳五行等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

  待到曹阁老言语落罢之际,无需他给出什么提示,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当即应声附和道,连连称赞徐有贞有治水之能。

  “徐有贞吗?”

  结合原主的记忆,王迪对徐有贞还是有点印象的。

  此人目前是翰林院侍讲,单凭这一点,就能证明人家的才华,还是相当不错的。

  毕竟能进内阁当辅臣的文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翰林院一步步晋升起来的。

  只是,此人心术有点不正,为了出头,不惜饱受他人耻笑,竟特么刮掉胡子,当了王振的干儿子!

  前一阵子京师送来的革职查办的名单里,王迪记得很清楚,里面就有此人。

  “哈铭,八百里加急,将徐有贞速速带过来,朕倒要看看他究竟有何种能耐。”

  水灾过后,必有瘟疫。这一连串的折腾,会使得民力衰微,极易生乱。

  虽说减免徭役赋税这一系列爱恤民命的政策已经传达下去,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事后举措,在王迪的眼中,实在是太过被动。

  当然了,他也没有异想天开,可以在现如今这种时代背景下,便能彻底解决水患一事。

  只是……

  且不提神话里的大禹治水,单凭史书当中明确记载的1700年前就建造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王迪还真就不信了,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泱泱华夏,难道就没有第二个治水能人了吗?

  只要徐有贞真有治水之能,再加上往后或许可以达到小规模量产的水泥,为了天下万民的平安顺遂,王迪准备在有生之年以内,好好驯一驯黄河与长江这两条年年噬人命、损耗国力的恶龙!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