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封朝臣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心里甚至已经列出了一长串需要重点严查的目标。

  朱琳渼行这“高薪养廉”之策,乃是他整肃朝廷的第一步,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吏制清明,整个国家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基础。

  以前从朱元璋时代流传下来的薪酬制度实在过于苛刻,如海瑞之类不贪的官员连肉都吃不起,这也是造成大明第一代贪官的客观原因。所以也是他革除旧弊时首先下手之处。

  没有像样的俸禄,想要官员不贪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人家苦读十年,又千里迢迢赴考,再候缺数年,好容易当了官,结果生活连个普通商贾都不如,这确实说不过去。

  但现在给了他们丰厚的俸禄,足够锦衣玉食,若再敢有人大行贪污,那便别怪我不客气了。

  当然,朱琳渼敢发这么高的俸禄,也是有他的底气的。

  昨夜负责查抄通虏犯官的余新已大致统计出了这近二百官员的家底,粗略估算,也在二百六十万两之上!

  现在查抄之事虽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但国库有一大笔银子入帐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有这些钱在手,即使没有其他收入,也足够给官员发几年的俸禄了。

  另外有了这一大笔钱,朱琳渼规划之中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上马启动了。

  单是进行海外贸易这一项,每年至少能给朝廷增加四五百万两的收入。

  这还是只官方直隶船队的贸易额,再加上征收民间对外贸易的海关税,单是吃海,每年的收入大约就有千万两白银之多。

  而等他规划中的钢铁、玻璃、化工、橡胶、精细加工等等一些列工厂投入运营,所带来的收益还将更为可观。

  这些在他之前编写的《大明发展纲要》中已做了详细的安排。

  所以他压根就没把朝臣这点俸禄放在心上。便如他所言,三倍还只是临时标准,等朝廷富余了,五倍六倍都不是不可能。

  随后,朱琳渼又当众宣布在六部之外,设立新的宣部之事。

  朝中众臣还都沉浸在“涨工资”的喜悦之中,很多人几乎都没留意此事。

  而且据辅政王的介绍,这宣部与当前六部皆无交叉重叠,管的还是带班演戏之类的琐事,又不需要朝廷拨银运作,是以谁都没有反对的动机。

  加之新任宣部尚书乃是路振飞,现在跳出来反对岂非打路阁部的脸?

  于是,在一团和气之下,设立宣部之事便这样顺利通过了。

  趁着气氛不错,朱琳渼又让新任吏部尚书黄道周宣读了一批朝中的职务安排。

  由于朱聿奧倒台,苏观生、王应华、何吾驺等人原先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另外此次斩了近二百官员,便令朝中出现大量空缺。

  朱琳渼原先在朝中政治基础很不牢固,正好便利用此次机会安排了不少自己人担任朝中要职。不过他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十分熟悉的后来者,为每个职位安排的也都是极为适合的人才。

  “兵部左侍郎,张家玉……

  “兵部右侍郎,余新……

  “工部左侍郎,宋应星……

  “工部郎中,徐尔路……

  “户部尚书,杨廷麟……”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