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三章:招生范围_入主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战而亡的卢象升就更不用说了。

  也正因为大明的文官能打,所以明朝的名将榜中,有不少都是文臣。

  严嵩所说的这些话,意思并不是很明确。

  因此大殿内众人都直直地盯着他,想知道这家伙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

  “臣是觉得,既然以后更加看重将领的头脑,那么在陆军军官学院招生时,或许可以将面放得更广一些。

  比如不只局限于军中的年轻军官,而应面向所有有心报国的年轻人。

  且无论是军户还是民籍,亦或者其他籍,也不管是士子还是民夫,都可报考军校。

  当然,凡是从军校毕业的军官,其待遇和升迁都应该有所保证,这才不会寒了那些爱国青年的心。”

  提高军官待遇,模糊军人出身,这是朱宸濠早就定下的方针。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军籍制度崩坏之后,士兵的来源便已经五花八门啥都有了。

  就像戚继光在浙江以义乌兵为主体组建的戚家军,就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也基本上都是民籍。

  而按照朱宸濠的设想,以后大明的兵源,也应该参考后世,使用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方式,以保障国家在需要时能有足够的士兵可用。

  “既然我等能带兵为国征战,那士子们报名进入军校学习,学成后做为将校率领士兵报国杀敌,也是极好的嘛。”

  在严嵩讲完,大殿内绝大多数人还在震惊于他所说的内容时,王守仁已开口对军校招收士子一事表达了支持之意。

  “可那些士子大多身体都比较文弱,进入军校是否有些勉强啊?”

  兵部尚书王纶听了王守仁之言则有些疑虑。

  严嵩听到王纶的疑问后,立即回道:

  “军事院校嘛,肯定还是有一些体能方面的训练的,因此即便之前真是文弱书生,在学校学习几年后,身体素质自然也就上去了。

  更何况军队中也不都是打打杀杀,还是有不少文职的嘛。

  就比如各司的经历(也就是参军、参谋)等等。

  若是能经过军校系统的学习,那他们参赞起军务来,也必定更加得心应手。”

  “嗯,我大明的士子皆是饱读诗书之人,若是转而学习军事知识,想来也是能够更好理解并举一反三的。”

  严嵩话音刚落朱宸濠便接过了话题:

  “依朕看,让更多的读书人加入军队应该是件好事。

  这样吧,凡是愿意报考军校的士子,皆可以按照他们已有的功名,在毕业后给予相对那些普通学生更高的军职和待遇。”

  按照朱宸濠的意思,就是举人、秀才什么的若进入军校,那么他们以后的起点将比普通人高不少。

  这点其实也就跟现代大学生参军有一定优待是一样的。

  朱宸濠说完这番话后,杨廷和反而有些迷惑起来。

  他是真的搞不懂皇帝是怎么想的了。

  先是让文官来主理军事院校,教导未来的青年军官;

  接着又让读书人也报考军校,毕业后还能比其他人职位更高。

  皇帝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道,是在给了新勋贵集团兵权之后,又不甚放心,想让文官来牵制对方?

  嗯,或许就是这样。

  杨廷和越想越觉得,这个军校虽是周尚文提出的,但朱宸濠却反而将其当做了实施平衡术的一种手段。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