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一七章规范建校管理(三更求花)_官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渐渐地,李向东发现,壮局长在华侨乡亲中是很有些位置的,一则他在市县当教育局副局长局长这么多年,帮了许多人,一则各社团捐资兴建学校,与他接触得多,再就是壮局长很得人心的讲话。他不像李向东说的是一种客套呆板的大道理。他说的是家常话,且到了哪个社团,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人家为家乡建设做出的贡献,说得那些华侨乡亲眉开眼笑,心里喜滋滋的。

  李向东还发现,华侨侨领们跟自己在一起,多少是有些儿巴结的意思,想你是市县的第一猛人,自己能凑个近乎也是能抬高一下自己的身份,想哪一天回到市县,见见你,你也有个印象,因此,总拥在你前后,但那话说得却是拘束的,甚至也没什么话要说,多是些天气哈哈之类的。

  但是,与壮局长在一起,他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什么都自如了,说家乡的事,说国外的事,说彼此的熟人,有时竟说得眉飞色舞,搭肩拍背的,很自家人似的,那壮局长便比那统战部长还统战部长了。

  李向东不是那种嫉才的人,倒觉得壮局长在这方面有他的长处,只是这个人圆滑一点,小动作多了一点。一个人,你不能要求他十全十美,不能要求他没做过错事,问题在于,你能不能控制他拘束他,发挥好他的长处。

  这时候,李向东想的就是这个,他觉得,只要能控制壮局长,在建新学校时,健全必要的制度,防止他钻空子,他还是一个可用之人的。

  参观完金门大桥回到酒店,李向东就跟壮局长谈华侨捐资建学校的事,说这么多年来,华侨乡亲对家乡的支持其实是很大,但是,这些年,却没见建成一所像模样的学校。

  壮局长连说:“是的,是的。”

  他说,华侨对家乡建设很大因素还停留在一种对土地的眷恋。他们更热衷于所在村,所在镇的捐建学校,因为他们年青年少时曾在那里生活过,对那片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热爱。

  他说,再一个原因,就是在村在镇,要办一件事,化的钱不多,比如建一所村级小学,镇级学校,没市区建一所学校投入那么多,一个人独资捐建也能承受得了,名声又好听,特别是村一级的小学,因此,这些年,华侨乡亲捐建的多是这一类小学。

  壮局长说:“现在,搞村一级学校,已经是一种浪费了。”

  他说,市县在发挥华侨优势这方面,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不是有目的进行引导,而是任由华侨自由发挥,好像有钱就能说了算,想在哪建学校就建学校。但是,建一所学校是要考虑生源的,考虑人口分布情况。你在一个小村子里捐建一所学校,政府要派出相应的师资,但生源足不足呢?生源不足,就是一种浪费。华侨捐资建的学校达不到最大的利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