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91.蛰伏_寒门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岸泉回头,有些诧异,未料到樊凡会寻到此处来,旋即一想,想到樊凡何等机智,且知道的内情比自己多,又觉得理所当然。

  自己的知道,或者新发现的,也许樊凡都已早知道。这是赵岸泉给自己的定位。

  于是他率先向樊凡表达歉意,道:“本说好在原处等樊同学的,不料临时有事走开,还望见谅。”

  “无妨,我也是恰好闲逛,路过此处。”很蹩脚的借口。

  可两人都心照不宣,相视一笑——

  樊凡从赵岸泉方才的克制猜到,他和赵老太公都非常克制没有捅破那层纸,更妄论会谈到樊凡身上。

  至于他与赵老太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樊凡没有问,就像赵岸泉不会问他与裴子期间发生了什么一样。

  两人并排前行,向诗会场地走去。

  “赵老太公寻人叫我过去,说是十分喜欢我的字,想劳烦我替他誊抄一篇文章。”赵岸泉突然说道。

  半晌,樊凡“嗯”了一声——既然赵岸泉决定要说,他只需听着便是。

  两人都知道,喜欢他的字,不过是一个借口。

  若论书法,苏州城内多少书香人家,孩童时便研练写字,怎么排都排不上赵岸泉。

  再者,赵岸泉名不见经传,虽考上了白鹭学院,却也是其中最平凡的一个,怎能有机会入得了赵老太公的眼?

  这从侧面印证了樊凡此前的猜想——赵老太公一直知道赵岸泉的存在,甚至一直都在关注着他。

  只不过是做事隐于无痕。

  当年,吴姨娘能如此顺利地离开赵府,也就有了解释。

  既然关注点不在字上,那便在誊抄的那篇文章上,只闻赵岸泉说道:“赵老太公让我誊抄的是《箕子碑》。”

  樊凡开始揣摩赵老太公的深意。

  此乃唐朝柳宗元郁郁不得志之时写下的文章,假借箕子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大呼为人处世应“正蒙难、法受圣、化及民”。

  其立意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若是送给一个还在读书考取功名的学生,那就不合适了——谁都不想触那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霉头。

  樊凡嘴唇微动,在无声背诵《箕子碑》,当他读到第三段“比干已死,微子已去……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他明白了赵老太公的深意。

  箕子在无人援助、形势不妙的境地中,选择装疯卖傻,骗过了纣王,从而获得生机,实乃明智之举。

  总结下来,不外乎是:当前于你而言形势不妙,当隐忍图存。

  裴子期告诉樊凡,要蛰伏。

  赵老太公告诉赵岸泉,要隐忍。

  “樊同学知道我姓赵,自然能悟出赵老太爷的深意。”赵岸泉轻叹一声,又道,“如今我不再

  请收藏:https://m.youshu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